-
孔子對中華民族教育具有深遠影響
一說到名人雕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子雕塑在校園里是最為常見的了,對于校園中的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更是我們紀念這位偉大學者的一種方式,同時給莘莘學子起到一個榜樣和督促的作用。孔子乃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先祖為宋國貴族,出生于春秋時期,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從小學課本上就可以見到孔子的文章。孔子在當時是最博學多才的學者,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孔廟,里面擺放著孔子雕塑。孔子雖為貴族出身,但并未從小就錦衣玉食,反而過的比較貧苦,但他心懷大志艱苦學習,最終出游各國。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被譽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曾修《詩》《書》更著有《春秋》。而《論語》更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
2020/04/28 查看詳情 -
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銅獅子
銅獅子就是以銅為材質制作出來的獅子,是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藝術中的龍與獅,一個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個是吸收外國藝術而民族化了的,它們勝過許多動物形象,數千年來為中華民族所用。銅獅雕刻藝術,不僅反映我國勞動人民吉祥的愿望,也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很高的藝術造詣,為華夏建筑增添了一份光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時候,“銅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銅獅子陪伴著滄桑巨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中國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 據《漢書》記載,獅子傳入中國是在漢代,自漢武帝
2020/04/28 查看詳情 -
裝飾著城市景觀的人物雕塑
我們走進一座城市或多或少都會見到造型新穎的人物雕塑,可見人物雕塑已經成為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景觀。在城市建設的公共建筑中適當采用雕塑藝術品來裝飾,有花錢少,效果好等優點,好的人物雕塑可能成為永久性的標志。一些城市中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視形象使每個進入所在環境的人都沉浸在濃重的文化氛圍之中,感受到城市的藝術氣息和城市的脈搏。人物雕塑起到調節城市色彩、調節人群心態和視覺感受的作用,它作為城市的眼睛,時代的脈搏,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物雕塑大多數放置在城市中的經典和人流集散地等重要的公共空間之中,走出了幾十年來習慣將雕塑設立在公園等半封閉環境中的誤區。一些人物雕塑作品,
2020/04/28 查看詳情 -
簡述丹頂鶴的幾種寓意
丹頂鶴屬于鳥類中的社禽類,體型似鷺,嘴長而堅直,色綠,頭頂赤色,全身純白,也有灰色蒼色的。下顎、兩翼末端或者尾部多黑色。高三、四尺,形貌瀟灑,在黑龍江等地繁殖,夏季北歸,冬季南去,以小魚、昆蟲及谷類為食。中國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對鶴的研究。由于丹頂鶴的形貌出眾,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又因鶴舞姿美妙,所以古時候的王公貴胄和文人雅士很愛養鶴以供玩賞。丹頂鶴在中國文學里,是一個很常見的描寫對象,有平實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離別、情義、君子、大志、清高、隱逸、神仙、長壽等。 噴水天鵝銅雕 1.情義,在中國古籍文學里,常常用成鶴對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對子女的愛,為了維護子女
2020/04/28 查看詳情 -
浮雕在我國古代的發展
藝術從人們生存以來就一直是整個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先民由于對有些現象無法正確解釋,于是產生了原始宗教,他們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神靈的崇拜,隨著原始宗教的發展,原始浮雕藝術也作為祭祀信仰、崇拜觀念的體現方式或表達形式而得以發展。山洞中的原始巖畫和雕刻,最初表露出浮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原始特征。人類的物質生活,往往到精神上的表現。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用顏色和線條來表現狩獵采集生活所接觸的自然對象,把它們描繪成平面的繪畫,以表達人們對這些事物的關切。當人們發明線刻,意欲以巖石等硬質材料固定和保存這些形象時,最初的浮雕便產生了。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人們發現了暗影表現法,逐漸由平面形
2020/04/28 查看詳情 -
浮雕的風格表現和樣式
在古今中外的漫漫藝術長河中,浮雕的樣式早已呈現出紛繁多樣的面貌。而且隨著時代的演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審美功能的不斷提高,浮雕的內涵和外延更趨寬泛。在這里我們根據已經了解和掌握的資料,從浮雕的從屬性、空間向及實用性幾個方面,對它的表現形式,做一些粗略的劃分和梳理,大致可以分為建筑裝飾浮雕、表現性浮雕和公共審美性浮雕。 松鶴延年紫銅浮雕 建筑裝飾浮雕是指依附于建筑,為配合、適應并裝飾建筑表面空間而存在的浮雕形式。根據建筑物的功用性及裝飾角度和裝飾部位不同而又可以劃分為紀念性、主題性和裝飾性三種浮雕類型。福雕塑的創作要適應建筑的需要,同時也應該充分展示自己的獨特的存在意義和價值。紀念性和主主題性
2020/04/28 查看詳情 -
中小學的校園雕塑有哪些設計原則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擁有燦爛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的未來,中小學生是文化傳承的核心,中小學美育教育則承擔了傳承文化的重任。目前,中小學教育模式正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轉變。大學生素質的提高必須從中小學素質教育開始抓起。美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即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小學生學習生活在校園里,無時無刻不受到校園環境的熏陶和感染。因此,美育教育對中小學校園環境建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應該讓學生在一種文化的情境中認識文化、感受文化。中小學校園雕塑作為中小學物質環境、物質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其設計應該體現出中小學文化特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美育教育的文化作
2020/04/28 查看詳情 -
景觀雕塑是景觀藝術構成的重要元素
二十世紀以來,景觀雕塑已經是景觀藝術構成的重要元素,是以藝術的方式記錄國家和城市的歷史的重要方式。景觀雕塑主要包括了設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環境景觀中的雕塑作品。它可以分為紀念性的、象征性的、標志性的、陳列性的、裝飾性的、趣味性的、商業性的。景觀雕塑在城市公共環境中可以分為廣場雕塑、街區雕塑、步行街道雕塑、公共建筑雕塑、園林雕塑、水景雕塑、地景藝術、雕塑公園。景觀雕塑的題材及規模的大小方面,根據特定環境與出資者要求來構思創作。而材料和色彩方面需要有選擇和擬定的過程,并按不同空間、景深、環境色彩變化而使用具體材料。如銅、花崗巖、大理石、不銹鋼、金屬、玻璃鋼及綜合性材料。從景觀雕塑的藝術手法上看,可
2020/04/28 查看詳情 -
龍是華夏民族的象征也就是中國的象征,龍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是龍的故鄉,“龍”在中國文化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已有數千年,是從原始圖騰文化發展而來的。龍成為華夏民族的象征,也就是中國的象征。“龍的傳人”是中國人值得自豪的稱謂。中國的龍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可以說不了解中國龍就是不了解中國文化。龍不是真正存在的而是人們所想象出來的,其形象是夸張的、綜合的、虛構的藝術創造,是古代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和智慧結晶。宋代學者郭若虛總結“龍有九似”,即“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鹿、耳似牛”。這些美好的寓意綜合起來就彰顯著龍那無與倫比的力量,是動物界的獸力、自然界的天力與人力的完美集合,表
2020/05/10 查看詳情 -
關于歐式噴泉的簡單介紹
歐洲各國,歷史環境、宗教信仰自古與東方國家不同,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情。優雅的居住環境,靜謐的鄉間小道,雄偉的哥特式教堂,廣闊的廣場,讓每一個游客都能深深感受到歐洲獨特的魅力。而各種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噴泉,就是歐洲各國建筑藝術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歐洲的噴泉起源很早,公元前6世紀在巴比倫空中花園中已建有噴泉。古希臘時代就已由飲用水的泉逐漸發展成為裝飾性的泉。文藝復興時期噴泉技術有很大的發展,這一時期的噴泉多余雕像、柱飾、水池等結合造景,同時也成為一種藝術雕塑品。有名的噴泉如意大利伊斯特別墅的著名“百泉步道”海豚萊恩托的噴泉水渠。七到十八世紀,噴泉在歐洲城市盛極一時,著名的如法國凡爾賽宮的太
2020/04/28 查看詳情 -
什么是雕塑主題的語言特征
從本質上來說,雕塑是以物質實體性的形體塑造可視而且可觸的多維立體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時代精神,表達創作主題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這使它除了具有一般的造型藝術所共有對形象物質性和具體直觀性以外,還具有其他造型藝術門類所難以類比的特殊性。首先,雕塑是可以如實再現在三度空間中展開的現實審美的藝術類型,觀賞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距離來欣賞同一件作品。統一雕塑形象,隨著觀賞者獲得不盡相同的審美感受。正因為如此,利用雕塑的這種實體豐富性來豐富作品的表現力以適應欣賞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角度進行欣賞的需要是雕塑創作者必
2020/04/28 查看詳情 -
關于古代石燈的簡單介紹
我國石燈的發展史,是一幅卷帙浩繁的藝術長卷。在世界尚處于火光照明的歷史時代里,我國的燈文化就已經開始享有盛譽。在遠古時代,人類漸漸的有意識的固定火源,而這些用來固定火源的輔助設備經過不斷改進和演變,也就出現了專用照明的物體,石燈。我國古代的石燈不但種類繁多,而且極具實用性和時代性,許多設計新穎、造型別致的燈具還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秦朝時期燈具鑄造極其華麗,兩漢時期,燈具制造工藝又有了新的發展,對戰國和秦朝的燈具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在青銅燈具繼續盛行、陶制燈具以新的姿態逐漸成為主流外,還出現了鐵燈和石燈;從造型上看,除了人俑燈和仿日用器形等之外,還出現了仿動物形燈;從功用上看,不僅有座等,還有行燈
2020/04/28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