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大型鑄銅雕塑
中國共產黨的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中央黨校鑄銅雕塑《旗幟》旗面為紅色,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紅色象征革命,黃色的錘子(榔頭)、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徽黨旗的象征含義:前期,中國共產黨黨旗的紅色代表革命,黃色象征光明;而斧頭(錘頭)、鐮刀為工農的勞動工具,象征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自1996年起,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的含義有了相關的解釋:紅色象征革命,金黃色的錘頭、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版《中國共產黨章程》)。李向群雕塑大師又一力作聳立在了中央黨校主樓廣場前,李向群大師將嚴肅的黨旗進行了大膽的抽象表現手法,像那生生不息燃燒的火焰,本該柔軟的旗幟利用鑄銅雕塑材質被他賦予了剛硬的靈魂,代表了偉大中國共產黨永遠光輝強盛的思想,實屬今年不可多得的優秀雕塑作品。轉載請著名出處,玉海雕塑:http://m.3838025.com。
1月11日,北京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晴空萬里,天藍氣清,下午2時30分,中央黨校在綜合樓前廣場舉行大型鑄銅雕塑《旗幟》《“一大”代表》揭幕儀式。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趙實,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衛平,魯迅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劉曉華等領導共同為雕塑揭幕。何毅亭、劉大為、劉曉華,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范迪安,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分別在揭幕式上致辭。范衛平宣讀遼寧省委、省政府賀信。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裔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巴特爾、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景俊海、中央編譯局局長賈高建、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王一彪、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張小影、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沈衛星、文化部副部長董偉、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董事長兼黨組書記官慶等數十位嘉賓參加揭幕式。
中央黨校副校長趙長茂主持揭幕式,副校長王東京,教育長羅宗毅,校委委員、組織部部長黃憲起出席。大型鑄銅雕塑組雕《旗幟》由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教授領銜、該院師生集體創作,高13.7米,長20.8米,寬11.1米,人物平均高度達4米,由62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和一面迎風飄動的中國共產黨黨旗組成。這組群雕以氣勢恢宏、鮮活靈動的藝術形式,刻畫了全國56個民族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解放軍指戰員、新社會階層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引下,眾志成城、堅定豪邁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的昂揚精神風貌。既具有主題鮮明的政治內涵,又是一件人物眾多、體量碩大、藝術水準高超的雕塑精品。《旗幟》大型鑄銅雕塑由中央黨校策劃,遼寧省委、省政府捐贈。
何毅亭在致辭中指出,在中央黨校校園創作放置紅色雕塑,是中央黨校加強紅色校園建設和文化校園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15年夏季,由曾成鋼創作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鑄銅雕像,由李象群創作的毛澤東雕像和谷文昌雕像,由吳為山創作的鄧小平雕像,由王洪亮創作的焦裕祿雕像完成并放置校園后,在校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旗幟》組雕和王洪亮創作的《“一大”代表》組雕完成后剛剛放置校園,再一次引起強烈反響。這一座又一座紅色雕塑矗立在校園之中,既是“黨校姓黨”的重要標識,也是對黨校教職員工和學員進行黨性教育的無聲教材,它們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發揮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400余名教師、學員代表參加揭幕式。
參加揭幕式的學員們說,今天揭幕的雕塑與先前的雕塑渾然一體、相映成輝,共同構成完美和諧的紅色校園文化圖景,這不僅提升了中央黨校的文化品位,營造了莊重的學習氛圍,而且有利于學員更好地感悟黨的奮斗史,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型鑄銅雕塑《旗幟》,由中共中央黨校總策劃,共兩部分組成,上部是不銹鋼雕塑材質的紅旗,下部是黃銅鑄造的人物群像,以鮮明的藝術語言刻畫了全國五十六個民族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解放軍指戰員、新社會階層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引下,眾志成城,堅定豪邁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的昂揚精神風貌,展現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裔炯,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等領導和一批嘉賓出席了隆重的揭幕儀式。《旗幟》鑄銅雕塑的落成,同此前落成的《我們的老校長》(毛澤東鑄銅塑像)、《堅定的步伐》(鄧小平鑄銅雕塑)、《戰友》(馬克思和恩格斯鑄銅雕塑)、《焦裕祿》鑄銅雕塑共同構筑了中共中央黨校紅色校園和文明校園的價值豐碑和精神高地。在中央黨校創作放置紅色雕塑,是中央黨校黨性教育具象化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紅色校園和文化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
此次揭幕的大型組雕《旗幟》,以氣勢恢宏、鮮活靈動的藝術形式刻畫了全國56個民族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解放軍指戰員、新社會階層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指引下,眾志成城、堅定豪邁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的昂揚精神風貌。它與同樣矗立于中央黨校中軸線上的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和鄧小平三座偉人塑像一起,更為完整深刻地表達了我們黨在理論上事業上既一脈相承又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歷史軌跡。一座又一座紅色雕塑矗立在黨校校園之中,既是黨校姓黨的重要標識,也是對黨校學員和教職員工進行黨性教育的無聲教材。它們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