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雕塑在現代園林中所體現的景觀價值
景觀"一詞在《辭海》中的定義為地理學名詞,泛指地表自然景色。但這種景觀性有其特殊性,它以雕塑為主題,雕塑不僅起到點綴和裝飾景觀的作用,還能自成景觀。雕塑園中的雕塑一般以群體而非孤立的方式存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成為景觀中的景觀。園林景觀和雕塑景觀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通過各個方面的匹配與協調最終成為彼此的組成部分。綠植、水體等園林景觀作為背景不易改變,因此雕塑景觀的形體構成、材質、色彩等藝術語言都要與園林景觀和諧統一。園林景觀也成了雕塑作品中的某個構成元素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與人文相互交融、相輔相成。環境和雕塑相互滲透與包容,會改變各自原本的形態面貌成為一種新的藝術整體。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雕塑公園畢竟是人造物,依然會對生態產生一定的破壞。但是一旦雕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得到合理協調、達到和諧狀態對環境的破壞力度就會降到最低。就雕塑公園產生的多方面效益來說,對自然有節制的改變應該是被允許的,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 轉載請著名出處,玉海雕塑:http://m.3838025.com。
雕塑園有著山水相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人文景觀。在整個景觀環境中,雕塑景觀與水環境的結合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純粹的自然環境或純粹的人工環境都會讓人感到單調乏味勢必需要將兩者合二為一來營造理想的景觀效果,化平淡為神奇。鏡面不銹鋼反光性能強在不同的光線照射下或角度變換中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具有迷人的視覺效應,與波光粼粼的水面具有相似性。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石向東的《湖之韻》,作品以中國傳統樂器演奏者在湖邊的倒影為雕塑主體,人之倒影和傳統樂器的天籟之音相結合而產生一種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諧之美。不銹鋼材質被打造成許許多多的波浪線形狀,象征著水波紋,隨風而動的美感在此處被抒寫得淋漓盡致。又因這座雕塑屹立在湖邊雕塑上的光影與湖面上的光影交相輝映,讓人難以辨別。以水為底色的作品還有景曉雷的《波光》,描繪出一幅群魚暢游的浪漫圖景。不銹鋼材質的魚兒似乎在湖水的映襯下活了起來,水的波光隨造型流轉,動感十足。而董明光的《漣》與前兩個作品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直接將雕塑置于水中,水之漣漪與不銹鋼材質反射的漣漪相互映襯,產生出虛實結合之美。
除了與水體融合,雕塑園中還會有一些與山體、花草和建筑相融合的作品。黃齊成的《樂山樂水》是個巧妙結合山體的例子,不銹鋼材質的山體造型和背后真正的山體融為一體,從遠處看去以為是普通山丘并無奇特之處,隨著視線的慢慢拉近一座獨特的不銹鋼雕塑突顯出來令人倍感驚喜。在造型上采用有間隙的條狀而非封閉的實體,能夠很自然地將雕塑嵌入自然景觀產生若隱若現的奇幻效果。景育民的《行囊》把花草作為創作元素,讓其在碩大的不銹鋼提包中綻放,通過這種強烈對比提醒身處后工業時代的我們只要堅持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不銹鋼中也能生出綠意。包中生長的花草、包上反射的花草和圍繞在提包周圍的花草各有各的美感共同匯聚成一幅和諧而別有韻味的畫面。